“为了中华民富国强,为了民族再造复兴,我愿意奋斗终生……”
在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主创团队走进北大活动中,剧中陈独秀扮演者于和伟(前左)、李大钊扮演者张桐(前右)与北大学生同台演出(4月2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4月20日,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主创团队走进燕园,身着长衫的“李大钊”“陈独秀”,带领北大学子们庄严宣誓……
一句话,道出中国共产党人穿越百年时空的不变初心—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……
这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(2019年4月1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,就是李大钊故居。
“黄卷青灯,茹苦食淡,冬一絮衣,夏一布衫”1920年春至1924年1月,李大钊在这里度过了近四年时光。
参观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参观(2019年4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“居住期间,是李大钊文章的高产期,基本上每9天就写出一篇文章。”李大钊纪念馆管理处主任刘洋说。
“为‘达到建立一个恢复民族自主、保护民众利益、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’,李大钊以大无畏精神投入到国民革命的实践活动中。”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专家韦磊说。
1927年4月28日,李大钊英勇就义。
他就义时的绞刑架,今天静静矗立在国家博物馆内,成为0001号文物。
“高尚的生活,常在壮烈的牺牲中”是什么,驱使李大钊英勇赴死?
“为了让这个国家腾飞、富强,他愿意牺牲自己,去点亮人们心头的火。”《觉醒年代》中,“李大钊”的扮演者张桐有感而发。
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,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——入党誓词,是一份承诺,更是一种理想和信念。
革命理想高于天。瞿秋白、方志敏、刘胡兰,焦裕禄、王进喜、孔繁森,从革命年代到和平时期,涌现出了无数无私奉献、不畏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名字……
据不完全统计,近代以来,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。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,大多数无名无姓。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96万……
这是4月22日拍摄的李大钊烈士陵园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
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为什么先烈们能够义无反顾、视死如归?答案只有一个,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。”中央党校教授董振华说。
放眼中国共产党100年,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,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,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……